高二语文晨读案
第20期
语文组编
早读过关任务 【背诵】 《师说》 【晨读检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_________,_________,终不解矣。
2.生乎吾前,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_________,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皆出于此乎?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彼童子之师,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积累提升【中外名人名言积累】 合作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马卡连柯: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陶行知: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
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
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培根: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
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高考优秀作文欣赏】
2013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的实现过程中。
【古文积累】 “举烛”之误
郢人①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②,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③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
相白④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之学者多似此类。
【注释】①郢人:楚国人。郢,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②书:写;写信。 ③尚明:以明察为贵。尚,崇尚、重视。 ④白:禀告。
【译文】有个给燕国的相国写信的楚国人,在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人说:“举烛。”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就应举荐贤才重用他们”。燕
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国治理得很好。治理国家虽然治理好了,却不是信的本意。现在学习的人,大多和这个相似。 运用思路: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是人常犯的毛病,一旦歪打正着,连都掩盖
了。
【成语积累】
1.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误例:你始终没能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难以令人信服。 2.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误例: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 竟能听得出神入化。
3.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
误例:大官小吏,应时刻告戒自己,贪官污吏的贼船是上不得的,一旦上去了,就只能与其同舟共济了。
【文言实词】 涉,shè 动词
①徒步渡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
——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
——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③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④经过,经历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报任安书》)
——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⑥阅览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顾炎武《复庵记》)
——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典、史籍。
基础练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今年夏天,受台风影响珠江流域、闽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他是连队里少有的俊小伙,穿上这身合体的新式军装在队列里一站,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D.有的人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实行“拿来主义”,大言不惭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2012年3月23日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将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砍伤,然后逃跑。
C.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
1.C(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A项,大彻大悟:指对
事理透彻了解,全部领悟。强调是在已知的基础上对认知对象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词义深浅把握失度。应该用“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B项,五风十雨:表示风调雨顺。望文生义。D项,大言不惭:指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使用对象有误。) 2.B(A项,定语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之后。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极光”座放在“一方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