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民生思想绪论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朱德民生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二、朱德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1)认真抓好水利建设 (2)办好交通运输事业
3、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富民思想 1、“要让农民富起来”
2、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 3、开放城乡自由市场,开展集市贸易 (三)综合平衡发展
1、强调农、轻、重平衡发展,特别重视发展手工业 2、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5、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 6、自力更生和对外贸易
(四)群众路线
1、建设社会主义要走群众路线、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关心群众、尊重群众 2、提倡群众生活多元化,“大跃进”中要求解散农村食堂 3、深入基层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 (五)社会环境建设 1、重视环保
2、主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3、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三、朱德民生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 (二) 结语 参考文献
引 言
一、概念的界定和问题的缘起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执政的第一天起一直比较注意和重视民生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国家大事来抓。进行土改,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十年探索,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与人民的生计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这种概念范围太大,几乎可以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民生概念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1民生问题关涉千家万户,民生连着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生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促进经济发展史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朱德是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又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领导人民进行和建设过程中,对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德的思想内容上涉及到执政党建设、政治、文化等很多方面;时间上,经过旧民主
1
吴忠民:《三个层面剖析民生问题,遵循规律改善民生》,《光明日报》2008年9月2日。
主义、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跨度十分大。他重视经济建设,关心国计民生,在经济建设事业中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意见的提出,首先同他勇于探索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分不开的,其次同他注意联系群众,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分不开的。朱德热爱人民、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与其一生从事中国和建设的事业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由于“民生”思想贯穿其中,起着根本的支撑作用。关注民生,实现民富,是朱德“以民为本”思想在物质生活方面的体现。
朱德的民生思想是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等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民生思想方面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的诸多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对朱德经济思想和军事思想的研究。但对于朱德民生思想的梳理还不够细致,对朱德民生思想内容缺少透彻的分析,对于朱德民生思想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剖析也还不够全面。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实践在不断发展,研究朱德的民生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从上述认识出发,我选择朱德的民生思想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朱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而对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德经济思想的若干专题方面,研究大体经过以下阶段:
(一)80年代初期至199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各个领域进行拨乱反正,这给朱德研究带来了发展契机。学术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朱德进行了研究,很多学术论文和专著相继问世。1980年5月文献研究室成立,下设朱德研究组,朱德研究有了一支专门的固定的队伍。80年代年编辑出版了《朱德文选》和《朱德年谱》。在朱德诞辰100周年以后,朱德研究全面展开。90年代出版了《朱德传》、《朱德军事文选》和《朱德军事活动纪事》,朱德部分著作收入了领袖群体专著著作同出版。与此同时,大众化的出版物也相继出现如:《回忆朱德》、龚希光编《朱德元帅》、郭思敏《我眼中的朱德》、《康克清回忆录》和朱敏著《我的父亲朱德》等都是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朱德一生的作品。 这时期共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朱德研究学术研讨会,1986年、1991年、1993年和1996年。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和交流了国内朱德研究的情况,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朱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里程。这时期发表的学术性的论文主要有:陈友群的《总司令的经济观—朱德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创见》、廖盖隆《朱德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重要贡献》、冷舜安的《论朱德社会主义初期的经济思想》等。
然而,这时期朱德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德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的探索,朱德的农业的发展思想、对手工业发展的贡献、对计划经济的反思和对经济的探索,还有很多反映朱德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的文献,如:朱德与两次视察海南岛,朱德与广西、四川等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等都是大量纪实性的访谈资料,但是,由于缺乏资料和文献,因此这时期的朱德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是对朱
德经济思想的简单的、初步的概括、总结和整理,阐释性的文章居多,理论性并不是很强。 (二)1997年至今
纪念朱德诞辰110周年之后,随着党史、军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历史档案资料的不断发掘和公布,朱德生平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国内朱德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在内容形式、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结合上,研究力度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
首先:《朱德年谱》新编本的编辑出版,比原来的年谱增加了110多万字,而且在思想性、资料性、学术性等方面更为有参考价值。新年谱中对朱德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域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全面展示了朱德在武装斗争、战争以及社会建设中的成长历程,并且对原年谱的疏漏和不当之处进行了订正,推动了朱德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研究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出版了一大批有研究价值的文献和资料如:《朱德自述》、《朱德诗词集》、《朱德谈人生》,庹平主编的《朱德与党史重大事件》、刘学民著的《朱德的非常之路》、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朱德画册》、姚建平著的《朱德的最后岁月》、桂青山等著的《红色之路:朱德与百年中国》、回忆录《话说朱德——知情者访谈录》、朱和平著的长篇回忆录《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以大量的亲身经历和翔实丰富的史料,展示了朱德波澜壮阔的一生。
再次:研究领域和深度的拓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资料档案的丰富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朱德的研究,不在只是集中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研究领域向其它领域拓展如:朱德关于执政党理论,朱德调查研究方法、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
历程、朱德早期经历和在德国、苏联的留学情况、朱德对中国特色道路理论形成的贡献、朱德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朱德与国际友人之间的关系、建国初期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朱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内涵、朱德对十大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朱德的文化教育、科技思想与实践、朱德的“三结合”科技思想等,使朱德的研究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
在研究深度上,系统地研究朱德思想的学术专著,徐黎著的《朱德经济建设思想研究》、王安平和杨绍安著的《朱德思想研究》、还有《朱德评论研究(国庆辑)》,这部书收入了很多史实材料如:王向立《朱德经济思想学习笔记》、万建强《朱德对探索中国道路的杰出贡献 》、杨超《朱老总与四川的经济建设》、廖志高:《朱总回故乡 》肖焕辉、赵光炬、吴俊的《朱德两次视察海南 》、陈青山的《我陪朱委员长视察海南》、关相生的《朱总司令视察广东的情况》、梁灵光的《对发展福建经济的关心》等,很多放映朱德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材料。 这时期还将朱德和其他领导人的比较研究,使朱德研究更加深入。如鲁杰著的《与朱德》、李蓉等著的《朱德与》,是将朱德与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
这时期主要散见的论文有:
曾长秋《试论朱德的经济理论与实践》、徐黎的《朱德五六十年代对我国经济管理改革的可贵探索》、李小宁的《朱德在调查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经济建设思想探析》、廖心文的《朱德与调查研究》、王彦民《朱德的和谐思想》、万王斌《朱德经济思想浅论》、杨绍安和王安平的《朱德的致富思想》、杨绍安《朱德对外开放思想述论》、王纪一的《朱德对外贸易思想探析》、许先春《朱德对计划经济的反思》、张立慧《浅析朱德关于新中国发展农业的思想》、何俊生的《朱德经
济思想初探》、黄霞《朱德经济思想管窥》、杨永明《朱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初探》、江泰然《朱德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内涵探源》、侯治水和李印俊《论朱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业思想》、江泰然《论朱德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郑发新《论朱德的经济思想及其对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任鹏《试论朱德经济现代化思想》、江泰然《朱德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思想》。
而这时期的研究成果,为朱德民生思想研究提供了更为系统的新的文献材料,使朱德经济思想中的民生问题研究在整体性和综合性分析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朱德思想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社会民生方面的材料更加丰富。 虽然,朱德思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而且研究也不断深化。但是,这同朱德同志伟大的贡献、崇高的地位以及丰富的遗产比起来,还远远不足。从目前研究现状看,学术界对朱德民生思想的研究涉及不多,研究范围较为窄小,主要是针对朱德民生思想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零散的包含在一些学术论文、论著之中。同时,在已经公开出版的诸多朱德思想研究的学术专著当中,或多或少涉及到朱德民生思想的内容。 我查阅了相关研究成果经过比分析,朱德研究虽不乏力作,但从质量和深度上看,记述性、回忆性、言论归纳性、故事性作品居多,相比之下,对他的思想理论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入研究的著述,力作较少,专题研究较少。朱德思想研究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要重视对朱德在各个领域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系统研究,加强领袖集体的比较研究十分必要。而且,国内没有具体研究朱德民生思想的专著和学术文章。总体来讲,目前学术界对于朱德民生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因此,朱德民生思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朱德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民生思想的
基本内容、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疏理,以期在学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研究的意义
民生问题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党自执政以来一直都比较重视民生问题,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朱德的民生思想是朱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是在和建设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因此,研究朱德生思想,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就理论价值而言,民生思想贯穿于朱德思想全部内容之中。他的民生方面思想是对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而且也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民生方面所做贡献的具体反映。它的基本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深入研究朱德的民生思想,有利于中国民生思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指导。
就现实意义而言,民生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成为学者探究的重要内容,成为各级特别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研究朱德民生思想,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党史、国史研究的内容,使朱德研究的视角更加宽泛,丰富朱德思想研究的内容。同时,朱德的民生思想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过时,他的思想可以为党制定和完善路线、方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于现代建设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以文献材料研究为主要切入点,运用比较方法,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归纳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做到史论结合,对朱德的民生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 (二)创新点
目前,学术界对于朱德民生思想本篇论文是在深入挖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其创新之处主要包括:
其一,从选题上来讲,纵观学术界对民生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诸多学者对民生问题一直比较关注,但将朱德的民生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不多。本文试图从朱德民生思想形成和内容的角度,对朱德民生思想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在选题上就有新意。
其二,从文章框架上来讲,鲜有文章对朱德的民生思想进行整体研究。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朱德民生思想进行总体论述,即从朱德民生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上进行构架,探求朱德民生思想的发展轨迹,归纳与分析朱德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本质含义及厚重底蕴。这也是本文的主体性研究创新。
总之,对朱德民生思想的研究,既是一个须认真研究的主要课题,又是一个须下功夫探求的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