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包括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14个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和两道课后题。文中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在反复地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大多数知识知道一些植物的形状、名称、颜色、花朵、果实,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用途等知识还不清楚。自主学习的意识已经具备,也掌握了可行的学习方法,但是教师仍旧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扎实有效的讨论交流,获得新知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搜集有关笋芽生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学们,你们见过笋芽吗?(板书课题:3 笋芽儿) 2、 谁来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 3、了解笋芽与竹子的关系。 4、导入课文: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就连笋芽也忍不住要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使先生掌握了竹子与笋芽的一些基本常识,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养成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识字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句子。 师适时指导。
2、学习生字:同位两个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师适时点播指导 (1) 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 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 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3、接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互助的良好学习习惯,巩固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 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自读自悟成果 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使劲往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随机板书:春雨 春雷 竹子
四、精读感悟
(一 学习一、二 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 读1、2段
(1)一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2)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下雨的声音)还有吗?
(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 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 有感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作到了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 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1)笋芽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我们大家都当当春雨姑娘叫叫沉睡的笋芽,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3)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
(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
(1) 老师当春姑娘,大家当笋芽,师生和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二)、学习3、4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自己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自读
2、指名读3、4段
第三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1)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
(这是雷声)还有吗?
(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
指名读。
(3)(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 笋芽呢?谁来读? 加上动作指导朗读。
(4)有感情的连读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文的学习基础,所以对于本段文字与春雨姑娘呼唤笋芽一段相似,因此教师采用了“放”的形式,即不做重点了解,而是以读代讲,运用学过的方法,请学生自主理解。) (三)、 学习第五段
1 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2 . 指名读
3. 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
(1)看图:看到笋芽的衣服了吗? (2)指名上来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
小结: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四)、学习第六段 1、指名读第六段 2、出示此段:
(1)师: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3句话,并标红。 (2)师:还看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想象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语气。 (2) 师: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会说什么? (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块块长大!)
(3) 笋芽高兴极了,你也高兴的读读这一段吧! 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七段 读中感悟:
(1)师:现在,你就是笋芽,闭上眼睛,听 师读第1、2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温暖、幸福)
(2)出示第七段1、2句
谁还能这样读读,让大家有温暖、幸福的感觉? 指名读。
(3)师:在大家的关怀下,笋芽儿长大了。出示后面的句子。齐读。 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4)朗读全文
A、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朗读全文。
B、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告诉大家春天里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以及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C、指导积累词句
师:这篇课文的某些词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那些词句,读或背给大家听听。 五、全文总结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时,主要采用重点段落精讲,非重点或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易段落以读代讲的方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将读说相结合,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掌握起来更得心应手。进行全文总结时,更是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入手,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教学反思: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2、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为了完成这 两个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笋芽儿被谁唤醒,笋芽儿怎样钻出地面,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样一些方面做的比较到位。首先,全堂课真正做到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采用多样化地朗读方式(比赛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喜欢某一段的人起立读,表演读。全班齐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做到读中感悟。第二,学生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比较到位。第三,学生的兴趣调动的较好。因为采用了饶有兴趣的笋芽儿图片,儿童化的语言,并配有生动的肢体语言与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