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来源:测品娱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 Nov,17(32) ・5103・ 中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武斌,魏嵋 (泸州医学院,四Jl1泸州646000)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中医;西医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08)32—5103—02 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病情重,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达 应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疗效得到了初步的肯定。然而,由于 50%,究其原因与其并发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慢 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100%…。肝病患者一 旦发生内毒素血症后,既可加重原有的肝损伤,又可诱发全身 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参与种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严重 影响预后,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广大中西医学者在探讨内毒 索所致肝损伤机制以及寻找治疗内毒素血症有效中西药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1.1现代医学方面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肠道内的内毒素(LPS)突破了肠黏膜一Kupffer细胞一血浆3 道防线的结果¨2 J。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经肠黏膜吸收的 LPS增多,门脉高压时肠道血管扩张、扭曲,黏膜充血、水肿、 糜烂、通透性增加;②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失调,重症肝病在肝 实质细胞损害的同时也伴有枯否细胞的损害,其功能受损,不 仅不能清除LPS,还可被其激活,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炎 性递质引起肝细胞损害_3 ;③门体分流,LPS绕过肝脏涌人体 循环;④淋巴液生成增加,门脉高压时肝脏、肠系膜淋巴液增 加,腹腔淋巴管一胸导管成为LPS进入体循环的重要代替途 径;⑤外周血LPS灭活功能降低。 1.2祖国医学方面 祖国医学认为,西医“内毒素”与中医 “毒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徐应抒等_4 发现温病卫气 营血阶段中均存在内毒素血症,认为内毒素是其客观基础,并 用解毒化瘀疗法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吴锐等 5]认为热 毒致病之机乃是热毒炽盛,充斥内外,犯及气血,致瘀致热,外 窜经络,内伤脏腑,气阴耗伤,表里三焦俱病。汪承柏[6]认为 慢性肝病,血瘀症重,瘀血内停,日久成干血,积而化热,所谓 “血滞成瘀,瘀血内郁而化热”,所以其病因病机为血瘀血热。 归纳起来,中医认为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因为热毒,病 机主要为热毒内蕴,瘀血内阻,病机特点为毒瘀互结。 2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2.1西医治疗迄今为止,西医对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 患者在治疗上缺乏特效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 制菌血症、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抗内毒素药物的应用、 拮抗内源性递质的作用以及清洗、吸附等【7]。有研究发现,对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可采用拮抗内毒素或吸 附内毒素的血液净化相结合技术缓解内毒素血症[引。近年发 现,外科治疗如胆管内引流术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缓解内 毒素血症。此外,随着新型人工肝技术的日趋成熟,人工肝的 人工肝费用昂贵,加之有气血胸、DIC、低血压、出血、心率紊 乱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12%~30%),使其在实际运 用过程中受到了极大。另外肝移植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 前景,但因其不良反应和费用高昂之弊,未能在临床中予以广 泛推广应用。 2.2中医治疗 2.2.1单味药的研究大量研究发现,中药防治内毒素血症 有很好疗效。王今达_9 J对24种解热中药进行了抗内毒素的 筛选实验,发现大黄、蒲公英、黄芩在体外有直接或间接抗内 毒素作用;穿心莲、蒲公英、板蓝根和玄参4种中药在试管中 有明显抗内毒素作用;山豆根和黄连有轻度抗内毒素作用。 丁荣华等_l。。研究发现,赤芍有扩血管作用,有利于改善肝脏 微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并且能阻止内毒素的重吸收;生大黄 通腑逐瘀解毒;茵陈蒿清热利湿解毒。由此可见,清热解毒类 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对抗内毒索血症的作用,可以纠正内 毒素血症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减轻肝脏损害程度,是临床治疗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常用中药。 2.2.2复方研究 汪承柏[11]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 瘀、清热解毒类药,如金银花、连翘等,根据其血热血瘀的病因 病机,选用黄芪、丹参、金银花、穿心莲、黄芩为主药组方加减 防治慢性重症淤胆性肝炎所致内毒素血症,收到了较好的疗 效。魏嵋等_l 遵循“菌毒并治,清下并用,扶正祛邪”的原则, 用解毒扶正复方中药“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32例慢活肝湿 热中阻证内毒素血症患者,结果显示,能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 水平,改善肝功能,总有效率84.4%。韦继政等n ]应用具有 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复方“祛毒冲剂” 治疗慢重肝并发内毒素血症患者30例,结果表明,该方能降 低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崔丽萍等_1 J通过对慢重肝并发 内毒素血症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予以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中药保留灌肠对慢重肝并发内 毒素血症患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过建春等[ ]将60例慢 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分层随机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以及补充白蛋白等支持 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C一3000结肠途径治疗机透 析治疗,每次注入由大黄、石菖蒲、莱菔子、蒲公英、牡蛎、水牛 角等组成的中药结肠透析液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临床总 有效率76.66%,对照组为53.33%,说明中药结肠透析配合 -510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1 Chinese and Western Me ̄cine 2008 Nov,17(32) 综合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鲍益铭_1 ]用中药清 [3] 黄自平.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失代偿中的作用及其处理 热解毒、祛湿化瘀剂高位保留灌肠,基本方:茵陈30 g,生大 [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杂志,1997,6(1):9 黄、黄芩、山栀、虎杖、土茯苓、泽泻各15 g,丹参、赤芍、郁金各 [4] 徐应抒,李跃英,王德华,等.解毒化瘀治疗温病内毒素血症的 15 g。热重于湿者加板蓝根、蒲公英各20 g,湿重于热者加薏 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学报,1990,5(3):15 苡仁、苍术、白术各15 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仙灵脾各10 g, [5]吴锐,伍津津.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进展及对策[J].实用中 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女贞子、五味子各10 g。结果治疗组疗 西医结合杂志,1994,7(12):49 效优于对照组。张薇薇等【17]认为“湿热壅盛,瘀热互结”是重 [6]汪承柏.重视慢性肝炎内毒索血症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肝病 杂志,2001,11(4):193 型黄疽肝炎的基本病机,治疗采用凉血活血、清热利湿解毒、 [7]赵洁,贾建伟.内毒索血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 健脾舒肝利胆之法,自拟退黄汤治疗慢重肝,口服组和灌肠组 (1):49—51 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认为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重型 [8] 周霞秋.中华肝病专家论坛(第一卷)[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肝炎,退黄较口服方法快,不良反应少,待病情逆转后改口服 出版社,2006:145—152 用药效果好。 [9] 王今达.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105例临床分析[J].中西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思路 医结合杂志,1983,3(1):2l 综上所述,中、西医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均作 [1O]丁荣华,王冬梅,钱俊芳,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慢性乙型肝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自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具特色。然 炎重度黄疸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台杂志,2006,26(1):84—85 而,目前临床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多为个 [11]汪承柏.肝病内毒素血症及其中西结合治疗[J].中西医结合杂 人经验总结,治疗方法较单一,样本量偏小,缺乏统一的中医 志,1985,5(6):3—9 辨证和疗效判定标准,且仅仅观察了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 [12]魏嵋,任小华,刘鹏,等.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湿热中阻 及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变化情况, 证内毒素血症32例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8,21 未对血浆内毒素这一关键因素进行探讨。然而,慢重肝多因 (3):251 [13]韦继政,廖晓春,刘应金,等.祛毒冲剂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 湿热瘀结,毒邪壅盛,弥漫三焦,导致肝胆脾胃受损,多个脏腑 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2):101—103 功能失调,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因此,应该加强对慢重肝并发 [14]崔丽萍,李研.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内毒紊血症探析[J].中医 内毒素血症的研究,尝试多途径、多靶点给药,力求通过各种 杂志,2003,30(7):547~548 方法有效阻断内毒素血症这一慢重肝病情变化和发展至关重 [15]过建春,施军平,陈群伟,等.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 要的环节,最终为提高慢重肝的I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血症临床研究术[J].医学杂志,2006,35(1):25—27 [ 参 考 文 献 ] [16]鲍益铭.中药灌肠法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西医 [1]郭志忠,冀爱英.大黄赤芍汤对肝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杂志,2003,1(12):38—39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6):368—369 [17]张薇薇,袁学华,尹盛强,等.自拟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 [2] 李晓燕,吕文哲,黄小正.中西医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 型肝炎57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305—306 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2(5):316—318 [收稿日期]2008—04—10 (上接第5085页)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各种抢救药品、物品 卵管插管困难,可协助医生适当调整导管的插入方向,转动官 均处于应急状态。 腔镜,试从多个方向进行操作。 根据患者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介 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如发现腹痛剧烈、阴道流 绍疾病相关知识、不孕症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麻醉及手术配 血增多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掌握常见并发症如损伤、出 合要求及注意事项,异丙酚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静脉麻醉 血、感染、膨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特点。异丙酚静脉麻醉官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可减轻患者身 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劳逸结 心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合,注意外阴清洁,术后禁止盆浴2周,禁止性生活4周,必要 术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因扩张宫颈 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期门诊随访,有特殊情况请随时 和膨宫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头晕、心 就诊。为巩固疗效,可考虑下次月经干净后5 d内再行输卵 率减慢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对症处理,必要时注 管插管注药治疗。 射阿托品。 [参考文献 】 严格无菌技术,所有器械必须灭菌,接台手术则应达到高 [1]石嵩,张炳熙.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 水平消毒,用2%戊二醛浸泡过的器械必须用无菌水冲洗干 [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0):746—747 净,以免药液残留体内。 [2]林金芳,冯瓒冲,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 熟练使用宫腔镜设备,严格控制膨宫压力,使膨宫液持续 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72 有效地进入官腔。膨宫前,官腔镜输液器内气泡必须彻底排 [收稿日期]2008—04—1O 空,防止空气进入子宫壁血管引起空气栓塞。术中若出现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