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来源:测品娱乐
农田水利 non ̄ianshuili 2015年第14期(总第463期) 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刘庆钊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为了解金川区双湾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本文以金川区双湾镇康盛村为例,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详细地了解 康盛村耕地和农业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选取指标,对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采用ArcGIS空问叠置 分析法进行评价,确定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程度。为最终将康盛村的中低产田建设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 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ArcGIS空间叠置分析;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3—6997(2O15)14-0090—03 近年来,由于双湾镇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田 发展需要,高产高效,并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农田。高 间灌溉工程落后,农田灌溉周期长,干旱缺水,农业用水矛盾 标准农田是对应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高标准农 日益突出,影响了种植结构和农作物产量,土地产出率长期 田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决不是简单的农田基础设施建 处于中低水平,农产品品质低,市场竞争力弱,农业效益低下 设,应该还具有科学完备的农田基础设施加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该镇农业和经 措施与管理理念,是一项以农田基础设施为基础,综合应用 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民迫切 农业先进技术为中心,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为依托的复杂系统 需要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增 工程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 加经济收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 系统工程,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已成为新形势下确 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 保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的基 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具体体现 础性工程和民生工程【l1。 在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利用三个方面 。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2研究区概况 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和 金川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蜂腰”,龙首山支脉东 修建田间道路将耕地治理成为土地连片,高标准农田对于土 大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西北 地肥力、土质、土层厚度等地力条件的要求达标,水源有保 部,海拔1 400~1 600ITI,属于内陆石羊河流域 。康盛村地 障,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 貌为冲洪积、风积平原,土壤母质为荒漠半荒漠带的次生黄 涵、闸、出水口等建筑物配套齐全,集水、路、林、田、科技于一 土和洪积、冲积物。耕作土壤大部分为灌漠土,有效土层厚度 体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 。 大于80 am,表层质地多为轻壤和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 高标准农田是与一定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 于80 cm,有机质含量1%~2%,pH值8.2左右,耕层容重 联系的,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的。现阶段的高标 1.3 m,左右,土壤熟化层厚度60 am以上,地表坡度小于 准农田含义,可以理解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当地经济社 3。,结构良好。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科学规划所建设的能满足现代农业 康盛村地表水来源于金川峡水库,水质浊度大、无味,酸 作者简介:刘庆钊(1984-),男,甘肃金昌人,主要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90 l多年第l4期(总第463期) 农田水利 nongtianshuili 碱度(pU值)8.23—8.34,矿化度350 mgCL,总硬度1.5~2.0度 } 国度),氨氮0.042~ l13ms/L,盐0.833~0.857mg/L,挥发 性酚0.001 mg/L,硫化物0.190~0.202 mg/L,砷0.003 mg/L, 提出了“六大目标”,即“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 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 《农用地定级规程》明确提出科学量化区县级农用地的数量、 六价铬0.012~0.019 mgCL,铜0.O1~0.O11 mgCL,镉0.007— 0.008 meCL,是良好的灌溉水。地下水由上游地下侧向和灌溉 回归水补给,矿化度0.5—1.0 ms/L,无色、无味、透明,总硬度 为15~23.5度(德国度),酸碱度(pH值)7.4~8.1,氟化物一般 为0.2~0.5 mg/L,硫酸盐一般为19.2~84.5 mg/L,盐氨 质量和分布是农用地定级的主要目的嘲。这两个规范对于评 价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利用宏观分析、调研分析及文献综合法,得出康盛村的特点 是地形平坦,水资源缺乏,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产业生产 科技含量低等,这些因素使康盛村的基础条件与农业生产的 一般为1.2~9.84 mg/L,均未超过灌溉标准。 3 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3.1指标的选取原则 3.1.1主导性原则在康盛村高标准农田评定的影响因素 中,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地位,重点考察起主导作用 的因素,必要时还应将主导因素进一步细分,直至找到对高 标准农田发挥效果影响最小且可被量化的因子,作为评定的 重要标志嘲。 3.1.2 综合性原则 所选指标必须充分将康盛村高标准农 田的内涵反映出来。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 农业是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本质,通过增加配套的耕地 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和科技方面的投入,最终使耕地的综合 效益得到提高 。 3.1.3可比性原则保证评定过程科学合理的关键是是否 存在可比性,评定对象之间应具有可比性或同类属性,在高 标准农田评定中,所有评定对象的各评定因素或指标的数据 信息必须有可比性,必须具备一致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或 统计口径,即数据信息的可比性。数据信息的评定指标必须 具有差异性,因为对于各参评对象来讲,无差异的评定指标 不具备可比性。 3.1.4差异性原则应选取应能反映研究区耕地质量条件 主要差异的指标。指标值的变化范围应该足够大,且其变化 对高标准农田的评定有明显的影响,以反映高标准农田评定 指标在空间上变化【句。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在空 间变异较大的指标,以便得到更加利于应用的结果。 3.1.5可操作性原则 选择指标体系,首先要考虑数据的可 获得眭、真实性及统计数据的连贯性,因此评定指标要符合当地 实际,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片面追求评价系统的完整性,因为 那样就会增加指标获取的难度,使指标不实用。因此,要尽量采 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图件和国土等相关部门所掌握的资料。 3.2指标确定依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 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因此,可从地形条件、耕地土壤条 件和区位条件三个方面出发,为康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构 建一套“自然禀赋一基础条件一区域环境条件”的综合指 标体系[9]。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以下指标:地形条 件包括耕地连片度、海拔和坡度3个指标;耕地土壤条件包 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和地质灾害3个指标;区位条 件件包括灌溉设计保证率和道路影响度2个指标。这些指标 能够反映康盛村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同时也包括各区域土 地利用中存在的因素与农业发展的基本态势,能够进行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综合评价。 3.3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斐法,通过专家匿名 表示意见、多次反馈和统计汇总,综合多位专家经验及主观 判断㈣。按如下公式计算权重值: 三!虽 n 式中: 代表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权重; 代表专家 j对于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打分值,n代表专家总数。 本次专家打分邀请了熟悉基本农田建设和研究区情况 的相关部门、科研院校等单位的30位专家。经五轮打分后,求 取各指标相应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值(见表11。 表1评价指标权重 3.4适宜性评价单元原始数据处理 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功能,提取上述确定的评价因 垫霪 V磐 0燃 爨91 《V i辩趸l 农田水利 nongtianshuili 2015年第l4期(总第463期) 子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产生的最小图斑经过微小多边形 指标的权重,X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分值I 。 根据评价分值对各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进行 等级划分。确定综合分值大于6o分的评价单元纳入高标准 的合并处理后作为评价单元,并生成各评价单元的属性数据 表【ll1。 潜力评价指标包括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起正向 作用的指标和起负向作用的指标,对各个评价单元的以上指 农田建设适宜性范围,经ArcGIS空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 示:在康盛村拟定的282.13 hm 耕地中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的有213.33 hm2,占75.61%。 标值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X x i 嘻_ 4启示与建议 4.1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田质量 或 y (Y Y 一 一 修建灌排渠系、田间道路、防护林、土地平整与生态环境 保持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的主要工程,这些工程需 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地应该严格管理利用资金, 使资金效用最大化,有效提升农田质量㈣。 4.2要可持续的建设高标准农田 一式中, 为第i个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 , 一 为第i个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分值; ( 分别为x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㈣。 3.5评价方法与分级 将各评价单元的单因子权重与对应的评分值按如下公 式相乘加和,得到各个单元总分值。 方面建管并重。当地村委会要管理好农田基础设施, 对受损的渠、田间道路要及时修护,严厉追究破坏基础设施 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保护农田建设的生态。在建设过程中 实现农田增产的同时,要注重对土地的生态进行治理,推动 农业可持续发展t 。 M_∑W..Xi =l 式中,M为单元总分值,n为评价指标个数, 为第i个评价 参考文|lI 【1 陈廷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J11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U】.耕作与栽培,2011,(1). 【2】冯守杰,李有庆.加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天祝藏族自治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调查报告Ⅱ].财会研究, 2009。07). 【3】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进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Ⅱ】.中国土地,2011,(10) 【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解读Ⅱ】.国土资源,2014,(8). 【51金川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金川区志[MI.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6】舒琳.都市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研究与应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f7】李若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导作用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Ⅱ】.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3) .【8】TD/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9】金志丰.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农田配置研究硼.水土保持通报,2010,(5). 【10】李涛,廖和平.杨伟,等.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度建设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Ⅱ].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3,(5). 【111陈月庚,廖露.城镇土地定级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为例Ⅱ】.安徽农业科学,2008,(4). 【12】周尚意,朱阿兴,邱维理,等.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Ⅱ】.农业工程学报,2008, ). 【l 3】任静.金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Ⅱ】.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l4】 刘新卫.孛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Ⅱ】.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 [151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133.中liit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5). (编辑张亮)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