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老舍: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渲染(xuàn rǎn)、勾勒(gōu lè)、迂回(yū huí)、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摔跤(shuāi)、天涯(yá)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体会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二)点评写法
本文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表现了 ,表达了 。
2
3、白 杨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白杨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生活习性?在西北风沙地区又有什么价值或作用?
2、袁鹰: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戈壁(gē)、抚摸(fǔ)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3、解释词语
分辨: 分辩: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3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即课文的第12段。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联系课文,请你谈谈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理解。
4、请用上划线词语,仿写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二)点评写法
本文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借 来比喻 ,将情感寄托在 上,表现了 ,表达了 。
(三)你知道有哪些人像白杨一样为了边疆的建设做出了伟大的奉献的“人民公仆”?他们有什么事迹?
1、 2、
4
5、古诗词三首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吕岩: 杨万里: 辛弃疾: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背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蓑衣(suō)、收篙(gāo)、停棹(zhào)、茅檐(yán)、亡赖(wú)、卧剥(bāo)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三首古诗词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默写三首古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
6、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林海音: 2、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林海音为什么写《城南旧事》?
3、什么是自传体小说?你知道哪些自传体小说?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毡帽(zhān)、驮着(tuó)、卸煤(xiè)、咀嚼(jǔ jué)、棉袍(páo)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6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3、背诵第4、5、15段。 4、背诵资料袋。
7
8、童年的发现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费奥多罗夫: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胚胎(pēi)、情不自禁(jīn)、惩罚(chéng)、澄澈(chéng)、白桦林(huà) 天赋(fù)、岂止(qǐ)、草履虫(lǚ)、困窘(jiǒng)、(pò)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评价 证明人签名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8
2、“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再举例说明。
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具体说出理由。
(二)在古今中外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或发现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的? 1、 2、
9
10、杨氏之子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世说新语》: 2、文言文: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背诵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背诵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曰(yuē)、禽(qín)
(二)古今义:文言文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古( ) 古( ) 古( ) 惠 诣 家禽
今( ) 今( ) 今( ) (三)字词解释
1、甚聪惠( );2、诣其父( );3、乃( ); 4、为设果( );5、为设果( );6、甚聪惠( ); 7、未闻( );8、家禽( );9、曰(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0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理解每个句子,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二)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请你写下你积累到的各类熟语: 1、两句歇后语:
2、两句谚语:
(三)请你找找古今中外像杨氏之子那样回答巧妙的小故事,用脑袋记下来,并跟同学分享。
11
11、晏子使楚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国家高层人员都要外出访问他国?
2、晏子: 3、春秋时期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占据何方?各国的实力如何?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侮辱(wǔ rǔ)、临淄(zī)、敝国(bǐ)、囚犯(qiú)、淮南(huái)、
柑橘(gān jú)枳(zhì)、盗贼(zéi)、赔不是(péi)、规矩(guī ju)大臣(chén)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2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每次他说的话又妙在哪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觉得晏子使个怎样的人?理由何在?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二)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13
14、再见了,亲人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查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1、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时期,中民和朝鲜人民的关系如何? 2、在抗美援朝时期,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阿妈妮(nī)、战役(yì)、情谊(yì)、哨兵(shào)、噩耗(è hào)、挎篮子(kuà)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14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课文中写到的“亲人”是真的亲人吗?为什么称为“亲人”?
3、理解句子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5、背诵第一段。
15
16、桥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查找资料,用脑袋记下来:中国党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咆哮(páo xiào)、放肆(sì)、揪出(jiū)、铁锹(qiāo)、瞪(dèng)、 呻吟(shēn yín)、祭奠(jì diàn)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16
评价 证明人签名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填空)
老汉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
老汉还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
3、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是一种 的写法,作用是: 课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这属于 描写,作用是: (二)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17
18、将相和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蔺相如: 廉颇: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和氏璧(bì)、蔺相如(lìn)、允诺(yǔn nuò)、渑池(miǎn)、胆怯(qiè) 鼓瑟(sè)、击缶(fǒu)、上卿(qīng)、削弱(xuē)、负荆请罪(jīng)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18
评价 证明人签名 问题二: 解答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1)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2)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4、背诵资料袋
(二)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能和解?
19
19、草船借箭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查找资料,用脑袋记下来:
1、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分别是怎样的人? 2、什么是“军令状”?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评价 证明人签名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妒忌(dù jì)、嫉妒(jí dù)、都督(dū dū)、布幔(màn)、翎毛(líng)、 水寨(zhài)擂鼓(léi)、弓弩(nǔ)、丞相(chéng)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20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3、回答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
(三)请列举《三国演义》中的五个故事: (四)背诵资料袋。
21
22、人物描写一组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请写出抗战时期的三部儿童小说: 2、背诵课本第132-133蓝色卡条部分介绍的内容。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小嘎子(gǎ)、精神抖擞(sǒu)、合裆(dāng)、破绽(zhàn)、扳不动(bān) 鹞(qiān)架、穿梭(suō)、揩(kāi)眼泪、丫鬟(huán)、珠髻(jì) 绾发(wǎn fà)、珠钗(chāi)、螭璎珞圈(chī yīng luò)、裉袄(kěn) 绉裙(zhòu)、携手(xié)、打量(dǎ liang)、嫡亲(dí)、拭泪(shì)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问题一:通过课文描写,你认为小嘎子是个怎样的人?具体说出理由。 解答一:
问题二:通过课文描写,你认为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具体说出理由。
解答二:
22
评价 证明人签名
问题三:通过课文描写,你认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具体说出理由。
解答三: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3、(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句话是 描写,好处是: (2)课文描写王熙凤,主要运用了 描写,突出了王熙凤 的性格特征。
23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季羡林: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莞尔一笑(wǎn)、姹紫嫣红(chà yān)、应接不暇(xiá)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24
评价 证明人签名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1、背诵第三段给家人听,签名。
2、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色? 3、回答问题: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如何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25
26、威尼斯的小艇
一、关于作者和背景——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马克·吐温: 二、关于朗读——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要求:将课文读两遍给家人听,不结巴,不错漏。
朗读情况 1、通顺流利,不结巴,不错漏 2、结巴三次以内 3、结巴三次以上,很不通顺 三、关于字词——字词过关,会认会写 (一)难读字音:要求将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读准确。 船艄(shāo)、船舱(cāng)、祷告(dǎo)、笼罩(zhào) (二)多音字:请找出你认为比较难的多音字,写下来。
( ) ( ) ( )
( ) ( ) ( ) 四、关于是什么——课文内容,了如指掌 请你针对课文的题目提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一: 解答一:
问题二: 解答二: 五、关于为什么——中心思想,概括归纳 评价 证明人签名 本文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
26
的思想感情。
六、关于怎么写——句子段落,分析理解 (一)课后练习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从这段话中可知,威尼斯的小艇有着 的特点。划线词句的好处是: 。 3、威尼斯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有什么关系?
4、背诵第4-6段给家人听,签名。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