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

2018-2019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

来源:测品娱乐
2018-2019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 )(2分)

A、秀颀.(qí) 谩.骂( m恹.

恹欲睡( yān ) B、涸.辙 (hé) 诓.骗(ku坦荡如砥.

( shì ) C、狡黠.(xiá) 校.订( xi项是n ) ng) o)

一àāà惴惴不安(zhuì) .

D、希冀.(jì ) 阔绰.( chuò) 锲.

而不舍( q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玄虚 挑剔 彬彬有礼 浮想联篇

B、绰号 荒

诞 不屑置辨 C、皲裂 熟稔 眼花瞭乱 未雨绸缪

D、淅沥 无

稽 死心塌地 2分)

)( 不可思议 战战兢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综观中国的整个历史,每个朝代都不乏为民请...命的人。 .

B、一提到新化城区近几年的变化,居委会的老杨就夸夸其谈,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

C、暴雨不停,资江河水暴涨,村民们惴惴不安地....守候在河堤上。

D、我们做事时不要揠苗助长,否则,会吃大亏....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通过这次作文比赛,使同学们对写作的信心增

强了。

B、夏日的大熊山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D、图书馆是文化积淀的载体、知识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 为“苏东坡”。

B、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他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通过描 写孔

乙己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囚绿记》中作者借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

D、《草莓》的作者是苏联的伊瓦什凯维奇,文章通过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 生命演变的联想。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反问)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

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拟人)

C、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 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走过,也该留下点点足迹。(排比)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 画。(比喻)

7、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共10分) (

1

去, 。(晏殊《浣溪沙》)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 离人心愿

是: , 。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赞美人 们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红烛品格。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古名句

是: , 。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女士坐在爱迪生身边喋喋不休,询问一个问题后,她无比惊奇地说:“先生,这个事令人惊叹,你居然发明了一种会说话的机器!

”爱迪生说:“其实,会说话的机器是上帝

早就用亚当的肋骨在伊甸园里制造出来的,我发明的只是一种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关掉的说话机器而已。” 答

是:

9、按要求作答(6分)

2016年9月15日、 10月17日,我国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相继成功发射;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航天知识,学校团委拟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以“我爱航天”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3分)

答: (2)写短信,贺成功。请你任选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一名航天员为他发一条手机短信,表示祝贺。(3分)

答: 二、阅读

(一)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河伯/始旋其面目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以为/莫己若者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 )(2分)

A、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介词, B、我之.

谓也(宾语前置的标志)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学识) D、百川灌河.

(这里指黄河) 项是在)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一、二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一句写黄河泛滥,“百川灌河”极言黄河之雄壮。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情 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C、选文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D、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 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6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文: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文:

14、庄子这篇寓言给你哪些启示?(5分)

答:

( 二)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5、“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4分)

答:

(三)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 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 鉴,广泛应用

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

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1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6分)

(1)、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大致”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答:

18、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人们称赞“正”字计数法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3分)。

答:

(四)人生需要自我雕琢

宋阿芬

①漳浦天福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

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自我雕琢”为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

②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③回顾历史,纵观世相。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走进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备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

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由此可见,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的精神十分重要。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宁静才能致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

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查《本芏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

⑦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自我提升,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

⑧人生需要自我雕琢,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1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人生需要自我雕琢”这一中心?(3分)

答:

20、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1、请结合第③段论证的主要内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

(五)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胡子宏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

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

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

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

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

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22、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孤独恐惧—— ——自卑矛盾——

23、请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热烈的掌声

答:

2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

25、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6、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4分)

答:

三、写作(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1)这个声音,我将永远铭记。

(2)小议“包容” 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上列两题,请任选其一作答,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 500 600

2016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参

1.A 2.D 3.B 4.D 5.D 6.B

7.(1)似曾相识燕归来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但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 爱迪生的言外之意:那位女士说话太多应该停止讲话。

9.(1)示例:中国飞天梦 中国航天人等

(2)×××叔叔,首先祝贺您。作为中学生,我感到极大的鼓舞。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为我们的民族自豪!英雄!

您是我们的榜样。感谢您,我们的

(必须有称呼,言辞表示祝贺即可)

10.C 11. C 12. D

13.(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2)我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

14.启示: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不能囿于自己的所见所闻而骄傲自满。如果盲目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15.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2分)及对光阴流逝的惆怅心情。(2分)

16.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7.(1)列数字,(1分) 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正”代表了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2分) (2)不能删掉,(1分) 因为“大致”表示大概的意思,不是完全相等,(1分)体现了说明文的

准确性。(1分)

18. 示例:①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②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④“正”字的计票方法被商家和选举机票所借鉴,广泛应用。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⑥ “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答出三点即可)

19. ①自我雕琢需要静心(1分) ②自我雕琢需要恒心(1分)③自我雕琢需要方法(1分)

20.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1分)。有力地论证了“自我雕琢需要有恒心”的观点。(2分) 21. 示例: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著成《红楼梦》。②霍金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物理学家。 22.兴奋不已,(1分)惊喜激动(1分)

23.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形象的写出“我”的自卑与心酸,也写出“我”矛盾的心理。(2分)

24. 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答出1点得1分)

25.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1分)③烘托人物形象。(1分)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1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共3分。) 26. ①其实我们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

只要勤奋,别人有的,我们自己也会有。

②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市人,奋斗的权利都是相同的,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汗水。

③富贵者不必瞧不起人,贫穷者也不必妄自菲面前,没有富贵贫穷之分。 (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7.略

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