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测品娱乐
0 C管AR理EER研冤HORI捌 职业时空 2014年8月 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阮世敏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目前办学的通用模式,单一校区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难以 适应多校区办学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分析多校区办学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多校区教学管理模 式与运行机制。 关键词:多校区;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其主 就绝大多数高校而言,多校区办学存在如下一些共 要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 性问题。 分。为解决高等教育规模偏小的结构性矛盾,自 1.校区之间相距较远。目前各高校建校之初校 1999年起我国高校逐步扩大了招生规模,进而也带 址基本处在所在城市的中心位置,随着城市框架的 来了办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规模增长需要的矛盾, 不断拉大,高校新增校园地址大多分布在城市郊区, 众多大学为解决这一矛盾采取了增加校园面积的办 各校区之间距离较远。 法,由此形成了多校区办学模式。目前多校区办学 2.受校园面积影响,各校区功能划分不一。 已成为中国大学的一种常态,而多校区的教学管理 受高校征地时间、所处地方的重视程度、高校 与教行与单一校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笔 规模、高校的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各高校新校 者根据本校多校区办学实施情况,对多校区办学的 区面积相差较大,致使高校在各校区功能分工上, 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行机制进行了探索。 差异较大。 3.教学资源共享度减弱。分校区办学,使得每 一,多校区办学的基本模式 个校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基本齐全,即使原来在 多校区办学基本模式的确定随校区面积及功能 一个校区基本可以满足需求的设施,在新校区也必 划分有所区分。新增校园面积较大的学校,大多按 须重建,由于学生人数减少,老校区原有设施利用 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分区办学,或者按普通高 率不高,减弱了教学资源共享度。 等教育、继续教育分区办学,实行“以块为主”;新 4.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加大。分校区办学不论 增校园面积与老校区面积差异不大的学校,一般有 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与原来一个校区的管理模式 主、副校区之分,大多实行“以条为主”。“条管理” 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单位必须分校区设置,如承担 是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向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单位、与教系 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块管理”则是校区内部的 密切的相关职能部门等。另外,由于新校区位置较 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本区化 偏,校区之间距离较远,教师基本居住在老校区附 管理。在新校区运行之初,绝大多数高校施行的是 近,在新校区家属区及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未到 “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事实表明,“条块结合”的 位的情况下,教师到新校区上班交通问题非常突出。 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不论是“以块为主”还是“以 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难度。 条为主”的管理模式,都有“条块结合”的影子,不 论校区分布有多远,都不可能切断学校的内在联系。 三、具体做法 二 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新校区与老校区大约相距25公里,新校区 面积大于老校区,但不足以将所有院系全放在一个 多校区办学根据校园面积大小和距离的不同, 校区里,两校区办学将成为常态化办学模式。自 在教学管理模式及教行机制方面会有较大差异, 2008年新校区投入运行以来,经历了大一新生全部 收稿日期:2014.06.22 作者简介:阮世敏(1966一),女,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务处教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6O・ 第10卷・第8期 职业时空 CARE管理研究ER HORIZON ’ 在新校区、部分院系大一和大:二在新校区、部分院 考等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对应科室全面负责两校区 系所有学生在新校区的学生结构变化。自2012年开 的相关工作,对应科室工作人员负责协调与落实, 始将两校区按院系办学固定下来。在经历过两校区 并做好过程管理。随着两校区教学设施的日益完善, 学生构成的不断变化,教学组织与管理不断调整适 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学任务安排与落实、排课、排 应的过程中,作为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在教学组 考等也可尝试分校区进行。其次,教学过程管理相 织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对。教务组代表教务处在新校区全面行使教学 1.改革管理模式,理清工作思路。学校制定 管理职责,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做好教学 了“统一领导,职能延伸,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 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并针对新情况创造性地开 工作原则,实施“条”与“块”结合的模式,逐步 展工作,特别是做好两校区信息的沟通与衔接,保 加强“条”的管理职能,“条”要重视,“块”要落 证信息畅通,实现各类信息的高效对接和准确汇总, 实。所谓“条”管理,是教务处对新校区实施的延 在多校区运行管理中特别重要。第三,资源共享与 伸管理,是两校区教学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 优先安排相结合。两校区办学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 一考核,强调管理的同步性、标准一致性。“块”管 上,必须明确教学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理是新校区内部的横向管理,主要是抓落实。教务 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资 处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两校区教行新模式,积极 源包括教学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对于老校区 探索校系两级管理高效运行的新机制、新模式、新 已有且两个校区学生都使用的教学设施,如金工实 办法,切实做到了及早谋划、创新思路、加强沟通, 习、电工实习基地,实行两校区共享,以老校区建 确保两校区教行稳定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 设为主,完善原有设施,突出优势。在落实教学任 理执行“统一领导、两区并重、团结协作、各司其 务时,充分考虑到跨校区教学任务落实的困难,优 责”的工作理念,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教务 先安排新校区教学任务;对承担全校公共基础课的 处负责全校的教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 院系师资,实行两校区统一考虑;对专业院系承担 与评价的组织与领导,各院(系)应全面承担起其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实现分校区安排教学 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职责。 任务。第四,前瞻l生与计划性相结合。教务处及各 2.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教务处处 院(系)对不同阶段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人员配备、 长全面负责两校区教学管理工作;委派一名副 教学资源调整、教行管理等提前进行调研分析, 全面负责新校区的教学E1常工作,主要负责教务处 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要有前瞻性分析和科学计划, 相关工作在新校区的落实与协调,完成校领导、管 做好预案,确保了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 委会和教务处交办的其他任务。所有科室统一管理 总之,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 两校区对应工作,科长对本科室职责内两校区的工 运行机制探讨与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多校 作全面负责;新校区设置有教务组,工作人员由教 区办学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引发了一些新问 务处各科室人员组成,每位工作人员对应相应科室, 题,需要创新思维,探索新模式和新机制去逐步解 业务上接受科长领导,同时还应服从教务组领导; 决。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不能回避的课题,随 另外,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增 着多校区办学的逐步成熟,我国的高等教育必将迎 强大局意识,转变观念,改变思维模式,在思考具 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体问题时,将两校区一并考虑,做到无遗漏。 参考文献: 3.尊重教学规律,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 [1] 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运行机制顺畅。按照学校制定的工作原则,相关职 2001,22(2):61--64. 能部门加强了对新校区的纵向“条”管理,使教学 [2]王晓红,王琪.试论高校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J].山东 管理工作向新校区延伸准确到位,确保两校区教学 工商学院学报,2005,19(6):f19-f21. 管理工作的信息畅通,管理标准统一。首先,教务 [3] 余莉.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问题与思考[J】.理工高教 组作为教务处派驻新校区履行教学管理职责的机构, 研究,2008,27(1):47-48. [4]蔡向朝.高校多校区管理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 按照教务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根据学生人数及构 科学校学报,2010,P.8(3):67-69. 成的变化,教务处适时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对新校 [5] 刘朝晖.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湖 区教学工作的管理。教学任务安排与落实、排课、排 北成人墩育学院学报,201 0,1 6(1):41-42.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