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名言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文言文,但是受知识能力的,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改正〞名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学生从经典中感受“知错就改〞的意义,感受古圣贤们知错就改的精神,初步树立知错就改的意识。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以“改正〞为主题的一些名言。
2、通过学习“改正〞名言让学生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改正〞名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知错就改的思想,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那么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呢?古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答复。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指导学习“改正〞名言,理解意思,明白道理。
1、学习“见善那么迁,有过那么改〞。
这里的“善〞就是指“美好的品行〞,“过〞就是“过错〞。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对待“善〞与“过〞的正确态度,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同学们记住了吗?
2、学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我们再来看《论语》里的一句话。什么才是真正的过错呢?这里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在劝导人改正。所以,同学们如果一旦有错,马上要改哦!
3、学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知道吗?人,谁不会犯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说的多好呀!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有错就改的好孩子。
4、学习“改正不吝,从善如流〞。
“吝〞是“吝惜〞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有错必改〞真是自然而然的事。
5、学习“闻过那么喜,知过不讳,改正不惮〞。
“讳〞就是隐讳;“惮〞就是害怕。 这句话意思理解吗?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快乐,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改正自己的错误应当毫不害怕。。“闻过〞、“知过〞、“改正〞在这三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希望同学们不但记住而且也能做到哦!
6、学习“与人不求备,检身假设不及〞。
我们再来看《尚书》里说的。这句话的什么意思呢?对待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不够彻底。这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7、学习“不贵于无过,而贵于改正〞。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不信请看:没有过错不算可贵,贵在能够改正错误。这句话说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呀。
8、学习“古人贵朝闻夕改〞。
“朝〞就是早上,“夕〞就是晚上。“朝闻夕改〞 就是早上听到,晚上改正。这是古人的可贵之处。所以同学们记得有错就改,越快越好。
9、学习“开其自新之路,诱于改正之善〞。
这句看起来好似很难理解,其实不然,不信请看:对那些犯有各种错误或罪行的人,应启发他们悔过自新,引导他们走上改恶从善的道路。
对于有错误,乃至犯有罪行的人应采取什么态度?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引导其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呢?欧阳修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答复。他竭力主张应允许这些犯有各种过失的人悔过自新,不但允许,而且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走上新的道路。这句话说明,我们应该主动帮助在生活中跌了跟头、犯有罪行的人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可见欧阳修具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啊!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三、总结谈话,提高认识。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会好的。古人都能意识到这点,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人的我们更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