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3、在生活中,有很多平时叫鱼的动物都不是真正的鱼类动物,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 ) A.比目鱼、带鱼、章鱼 B.鲳鱼、娃娃鱼、章鱼 C.鲫鱼、金鱼、草鱼
D.青鱼、鳙鱼、鳄鱼
4、广东名桔之一的砂糖桔,其果皮、果肉及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 ①保护组织;②输导组织;③分生组织;④营养组织。 A.①④③
B.③④②
C.①②③
D.①④②
5、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6、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8、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室内光线过弱,应( ) A.放大光圈,用平面镜 B.放大光圈,用凹面镜 C.缩小光圈,用平面镜
D.缩小光圈,用凹面镜
9、—位贫血患者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液常规化验单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白细胞
B.红细胞、血小板 C.血浆、白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
10、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11、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B.红细胞能够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 6
1 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保护作用 1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有光时 B.只在白天 C.只在晚上 D.在白天和黑夜 13、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 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 D.结构⑧的生长只与分生区有关 14、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
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15、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 ) A.光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16、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17、人体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和胎儿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子宫、子宫 B.输卵管、子宫 C.卵巢、输卵管 D.卵巢、子宫 18、小明帮父母收获玉米时,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种子,你认为这是因为( )
A.水分不足 B.光照不足 C.传粉不足 D.无机盐不足
19、“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20、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21、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 )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22、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23、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2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25、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系统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反射是通过__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叶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水分和无机盐是由
2 / 6
_______运输的,其方向是_______。
4、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_____________. 5、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__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图乙中的a、b、c、d分别代表两种气体,其中a和d表示的是______。 (3)图乙中A、B表示气体交换部位,其中A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较,______的含量明显减少。 (5)图乙中的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作______。
(6)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生活习惯是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2、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结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2)图二中,血液从血管甲流向血管乙时,在肺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气 体 d 是________ 。
(3)图三中 c 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 c→ ________(填血管名称);1、2、3、4、5 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是 1 和 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四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 6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 5 肾小囊的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结构________ (填序号)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餐厅。同学们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
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同学们由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较暗的餐厅,瞳孔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以便进入更多的光线。
(2)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 ]____的折射,在[ ]____上成像,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了视觉。
(3)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__的振动,刺激了[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听觉。
(4)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_形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多套相同的实验装置,以探究光照强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每套装置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红墨水
3 / 6
滴左、右移动距离,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了图2曲线(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图1装置中的营养液应含有多种______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红墨水滴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幼苗的生命活动消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条件下,装置中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运输到根部。
(3)图2中,在b点光照强度下,红墨水滴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内实现的能量转换是______。图2中,在c点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的速度为______毫米(用单位时间内红墨水移动的距离表示)。 2、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 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人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将天竺葵暗处理48小时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______________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叶片B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淀粉最终在小肠中分解成________。
(3)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________作用。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
4 / 6
水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中。
5 / 6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C 3、C 4、D 5、A 6、A 7、C 8、B 9、A 10、C 11、B 12、D 13、C 14、C 15、A 16、B 17、B 18、C 19、C 20、C 21、B 22、A 23、C 24、D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结构 功能
2、神经系统
3、 叶肉 叶脉 表皮 导管 自下而上 4、抗生素
5、糖类 水 无机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⑥ 肺 二氧化碳 气体扩散 氧气 呼吸作用 尽量用鼻呼吸,不随地吐痰,不吸烟,坚持体育锻炼等
2、1 氧气(或氧) 主动脉 3 4
3、变大 4晶状体 7视网膜 8鼓膜 10耳蜗 大脑皮层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无机盐 氧气 绿叶 筛管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m
2、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蓝色 淀粉 叶绿体 二氧化碳 叶绿素(或叶绿体中的绿色物质)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变蓝 不变蓝 2 唾液淀粉酶 葡萄糖 舌的搅拌 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消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消化馒头中的淀粉 唾液 0℃的冰水(或80℃左右的热水,温度要过高或过低)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