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一言成谶的事情

来源:测品娱乐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历史上有哪些一言成谶的事情”。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乱世妖言:那些一言成谶的历史》讲述造谶,顺谶,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常事,是古人基于当时社会以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而产生的很自然的行为。如果陈胜吴广不搞“陈胜王”的把戏,他们是否真能够在大泽乡一呼百应?如果韩山童不事先将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石人埋于河道,修河道的民工们是否真的敢于揭竿而起反抗统治者的?历史不能假设,但也无法否认这些领袖的做法在当时的合理性。顺谶的事例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刘歆为了应谶改名刘秀,比如李世民为了避免谶语应验而杀了李君羡……谶语在出现以后就不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切切实实的影响历史变动与发展的力量。《乱世妖言:那些一言成谶的历史》中谶语就像是一面镜子,权谋家看到勾心斗角,历史学家看到社会百态,文学家看到了人性的骄狂和怯弱,而如我这般的平头百姓,则可以倒一杯香茗,细细品味另外一个视角里的精彩历史。
书名乱世妖言:那些一言成谶的历史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页数196页开本16品牌福建人民出版社作者妙不出局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2110151
目录
1内容简介
2图书目录
3序言
内容简介
编辑
《乱世妖言:那些一言成谶的历史》详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八个谶语及其围绕谶语发生的故事,这些谶语及其故事都是取材于中国正史,绝非道听途说或是作者胡编而来。这些故事看上去荒诞不经,却是真实的、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的历史。
前言
亡秦者胡也?——秦帝国的轰然倒下
秦人和秦始皇的历史
祖龙死而地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戍卒叫,函谷举
刘秀发兵捕不道——西汉末年的妖言纷纷
谶语纷飞的年代
流氓兄长和书生小弟
震撼天地的大战
潜龙勿用
飞龙在天
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汉民族的大规模南迁
一个傻男人和一个丑女人统治的时代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司马睿真的姓司马吗?
汉民族的悲壮南渡
“神马”化龙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南朝的一场浩劫
梁武帝和他的儿子们
佛教与宝志和尚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青丝白马寿阳来
无情最是台城柳
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禽兽王朝的覆灭
童谣变谶语
后爹奶妈都得宠
兴趣广泛的无愁皇帝
窥我江山不得活
性变态和拜物女的爱情
战争是一场蜜月旅游
为后不如为娼
河南杨花谢,河北李花荣——伟大朝代的开端
坑蒙拐骗来的皇帝
浮华和残酷的大业
老天出题,皇帝猜谜
江都的杨花谢了
胜利者只有一个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武周代唐的谶言
杀人的谶语
幸运的李治
潜伏的女主
玩火的皇后
战斗的夫妻
微妙的二圣
凋零的皇子
囊中的江山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永乐大帝的登基之路
漠视的谶语
朱元璋的包袱
欲加之罪
一个装傻,一个真傻
屡败屡战
急转直下
附录: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童谣谶语
序言
编辑
“谶”是一种预言,“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汉代儒家认为古代圣人在经书中暗藏了对未来的预测,于是作各种纬书来解释经书中的暗示。光武帝刘秀的登基,一本《赤伏符》起到了巨大的笼络人心的作用,于是东汉的疏奏章表往往引用纬书字句,原来的六经反而被认为是“外学”,退居次要地位,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异的景象。
谶纬之学由于其对于现实政治的微妙作用而屡屡被古人利用和发挥。中国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或大事件要发生的时候,更是经常有一些“半仙”掐指算出后事的发展,或是民间开始流传一些真真假假的童谣谶语。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绝大部分这类谶语都是当时“别有用心”的势力散播,或是后来得势者以及拍马者编造附会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或是出于巧合,也确有一些谶语是事件发生之前流传,并且影响到了当时人们的看法并最终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流向。关于这些谶语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很多都十分精彩,是中国历史中奇特而又有趣的部分。
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最著名的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为这个“胡”是胡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征用大批民夫修筑长城。这样的事情是白纸黑字写在正史上的。最后秦亡于胡亥,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应谶,更是让后人唏嘘不已。类似的谶语,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汉代的“千里草,何青青”,晋代的“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唐代的“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宋代的“点检为天子”,明代的“莫逐燕,逐燕日高飞”等等。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有人民群众,有英雄人物,有气候变化,有科技进步,也有这些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谶语。政治能够成功并持久,首先要获得合法性。谶语所代表的上天的暗示,与皇族的血统、替天行道的道统等等,早已经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阅读中国历史的时候不可忽视且难以回避的一部分。
造谶,顺谶,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常事,是古人基于当时社会以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而产生的很自然的行为。如果陈胜吴广不搞“陈胜王”的把戏,他们是否真能够在大泽乡一呼百应?如果韩山童不事先将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石人埋于河道,修河道的民工们是否真的敢于揭竿而起反抗统治者的?历史不能假设,但也无法否认这些领袖的做法在当时的合理性。顺谶的事例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刘歆为了应谶改名刘秀,比如李世民为了避免谶语应验而杀了李君羡……谶语在出现以后就不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切切实实的影响历史变动与发展的力量。
书中详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八个谶语及其围绕谶语发生的故事,这些谶语及其故事都是取材于中国正史,绝非道听途说或是作者胡编而来。这些故事看上去荒诞不经,却是真实的、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的历史。
谶语就像是一面镜子,权谋家看到勾心斗角,历史学家看到社会百态,文学家看到了人性的骄狂和怯弱,而如我这般的平头百姓,则可以倒一杯香茗,细细品味另外一个视角里的精彩历史。

显示全文